(原标题:深度解析:工信部调整多项光伏制造指标,背后有怎样的逻辑?)
7月9日工信部发布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(2024年本)》(征求意见稿)和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(2024年本)》(征求意见稿),公开征求意见。
索比光伏网将这两份文件的2021年版本和2024年最新版本进行对照和梳理,可以看到,在项目投资、产品技术指标、能耗管理等方面,新版文件都有所提升。但如果想依靠这两份文件,遏制新能源版块盲目扩产、供需失衡的现象,可能还不够,需要从更多维度,对新产能规划进行约束。此外,对于非央国企招标的分布式项目,业主方可能并不了解规范条件名录和产品,如何让更多制造企业积极生产符合规范的产品,而不是任由低效产品流入市场,也是需要大家思考的问题。
最低资本金比例上调至30%
一直以来,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都希望通过政策,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,加强技术创新、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。本次政策修订的要点在于,2021年版本中,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%,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%;而在2024年版本中,所有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均为30%。显然,在工信部看来,2021年时,国内只有多晶硅环节存在过剩风险,但目前,光伏制造所有环节均存在过剩风险,必须及时踩刹车。
30%的资本金比例要求高不高?我们参照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》,对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有明确规定:
钢铁、电解铝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%。
水泥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%。
煤炭、电石、铁合金、烧碱、焦炭、黄磷、玉米深加工、机场、港口、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%。
铁路、公路、城市轨道交通、化肥(钾肥除外)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%。
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%,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%。
其他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%。
从比例要求看,这次调整主要针对硅片、电池、组件、逆变器等环节,从最低限度调整到和煤炭、电石、烧碱、多晶硅等同一水平,但暂时还没到水泥行业的过剩程度,必须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,更多还是希望依靠市场化+技术门槛,规范新产能建设。
研发制造有了“专利”要求
新老版本的政策文件均要求“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%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,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、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”,同时保留了“申报符合规范名单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产能的50%”的表述。从各家光伏企业公布的年报、半年报数据看,对电池、组件、逆变器等环节而言,研发费用占比超过3%相对容易,但对于多晶硅、玻璃、支架等环节的企业而言,可能存在一定难度。当然,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环节延伸与合作、开发新产品等方式,提高自身研发投入水平。
此外,“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产能的50%”这一要求,我们认为是非常关键的,如果只用于申报符合规范名单,未免有些“浪费”。建议主管部门将产能利用率要求列入新建产能的审批条件中,毕竟,如果企业上一年产能利用率严重偏低,超过一半产能处于闲置状态,再建新产能的必要性就需要打个问号甚至叉号了。
与2021版政策相比,2024年新版政策在“光伏制造企业应具备的条件”中提出了一项新要求:具有应用于主营业务并实现产业化的核心专利,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,且近三年未出现侵权行为。我们认为,光伏是技术密集型行业,对研发能力、专利保护提出高要求是一种必然,这一条款也有助于敦促相关企业增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。当然,在实际应用中,对“侵权行为”的界定需要更加严格和准确,防止政策中的专利要求成为企业间互相攻击的工具。
各环节参数要求提升,新建产能力求先进
2024年新版政策中,对硅料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、逆变器等环节的现有产能、新建产能均提出更高的参数要求,具体见下表:
从上表内容可以看到,本次参数要求调整主要集中在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环节,特别是对电池、组件环节新建产能的要求大幅提高。从推动行业降本增效的角度,这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,不过我们也要提醒主管部门,此前光伏电池效率标定问题研讨会上提到的“以TOPCon为主的光伏电池测试效率大幅高于入库效率”问题尚未形成定论,建议尽快明确电池效率测试标准,制定规范,减少对行业管理政策技术指标值设置的影响。
本次新版政策将N型组件的效率要求提高到22.3%(现有产能)和23.1%(新建产能)。考虑到多数从业者习惯以“瓦”为单位,对组件参数、性能进行评估,我们结合目前常见组件尺寸,进行了计算:
对N型组件制造企业而言,组件效率22.3%属于目前主流产品水平(182方片组件575Wp及以上,矩形标准尺寸600Wp及以上),部分电力投资企业可能会将产品参数要求提高到22.6%左右(矩形标准尺寸610Wp及以上),但想达到23.1%组件效率的难度不算小。如果央国企组件以此为依据,在招标中立即采用23.1%的转换率要求,再加上“正公差”限制,对TOPCon组件企业而言,现阶段供货压力可能较大。毕竟,在之前的SNEC展会上,部分企业用于展示的组件产品,其转换效率也只有23.1-23.3%左右。我们建议,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光伏行业技术发展水平,每年调整一次技术参数标准,避免“老版本完全无压力,新版本跨度过大”的问题,引导光伏行业稳健发展。
明确提出组件阻燃与安全性要求
2021年版本的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》并未提及组件阻燃性能,但随着光伏装机容量增加,各类火灾事故不时出现,因此,在2024年版本中,我们看到了“光伏组件非金属材料的燃烧性能不低于国家标准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(GB8624)规定的B1级”的表述。
查阅相关资料可知,B1级材料属于难燃材料,即这些材料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,不易很快发生蔓延,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立即停止,燃烧时不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。在检测中,会从材料、燃烧滴落物/颗粒、临界热辐射通量、燃烧增长速率指数-FIGRA、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。
咨询专业人士后获悉,常见的B1级材料包括石膏板、水泥刨花板、硬PVC塑料地板、铝箔玻璃钢复合材料、聚苯板、挤塑板、酚醛板、聚氨酯板等。光伏组件企业如果选用有机物材料的背板、边框、接线盒,一定要关注其耐火性能,提前做好相关认证。
组件尺寸推荐但不强制
在2024年版本中,有“鼓励晶硅组件外形尺寸满足相关标准要求”的说法。这里其实隐藏了一个问题,组件外形尺寸相关标准是什么?
自2019年以来,随着硅片、电池企业推出不同尺寸的产品,光伏组件尺寸日益繁杂,一度成为困扰玻璃、背板、边框、设计院、运维单位的重要难题。随着主要光伏组件品牌明确选定几种产品尺寸、安装孔位置作为标准(见表2),再加上招标中对组件尺寸的规定,这一问题有望达成行业共识,未来有可能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。
需要强调的是,关于组件尺寸,目前只有推荐的团体标准,但暂未形成明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。如果说之前光伏硅片尺寸变化太快,超出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周期,那现在,随着上游环节产品尺寸确定,短期不会更改,相信所有组件厂商都乐于看到,组件尺寸方面能出台有国家强制力约束的标准文件。
能源、资源消耗要求更严格
2024年新版政策中,对主要环节的能源、资源消耗水平和环保要求都更加严格,强化光伏新能源的绿色低碳属性。具体见下表:
对于各环节主要龙头企业而言,这些要求并不难完成,甚至电耗水平、能源成本已经成为许多企业(特别是上游多晶硅、硅片环节企业)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的重要法宝。相关部门在进行行业管理时,除了设置能耗标准,也可以从人效等角度,明确“数智化”、“智能制造”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,起到鼓励先进企业、先进产能的作用。